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族要闻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五项举措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9-06-25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合作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9.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万人、农牧村人口3.44万人,藏族人口4.97万人。自2017年9月合作市在全州率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促创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大工程”为抓手,把健全长效机制作为示范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用制度强化领导,用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推动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指导等8个工作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创建部门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协同抓的良好局面。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人力、财力、组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创建工作有序高效。二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各乡、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形成了目标清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指导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创建工作人才队伍机制。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发挥牵头抓总和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作用,各乡、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严格对照创建标准要求抓创建工作,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抽调6名干部参与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相应成立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创建工作。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促创建。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全过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三年来,共召开各种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70余次,组织政策宣讲团进村入寺开展宣讲120余场次,办板报、墙报、图片展200余期,出动宣传车辆50余次,广播电视宣传40余篇,举行民族团结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各乡、街道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运动会50余场次。先后三次派150多人次参加三期全省藏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训班。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筑牢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
      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创建。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着力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在市区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在每一个村庄(社区)都居住着不同民族,大家和睦相处相敬相亲。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积极联系各用人单位、各建筑工地、各街道社区,详细排查摸底,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造劳动条件,提供社会保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创造受教育的有利条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族群众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了现今合作人文的主要特色,在每年的香巴拉艺术节上,全市各族儿女齐聚当周草原,跳起欢乐的锅庄,共话美好生活。
      四、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促创建。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围绕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谋划,大力推进,让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紧扣“脱贫摘帽”核心目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增收、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易地搬迁、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社会帮扶等一批扶贫项目,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市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2008人,贫困面由6.35%下降到0.8%。2018年9月29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合作市等6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脱贫摘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低保救助、医疗救助等资金1.62亿元,“五项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输转劳务14900人,实现劳务创收23900万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20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建设保障性住房9216套,实施棚户区连片综合整治2602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900户,建设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96处,建成乡村道路332条1456.331公里,建成乡供水供热工程8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8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新建改建“双语”幼儿园24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农合“一卡通”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乡村舞台”39个、村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广场60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2个,安装农牧村广播电视“村村通”917户、“户户通”5372户、“舍舍通”845套,开展广场文化、科技推广等活动35场次。
      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创建。先后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102个、示范村(社区)38个、先进个人28人和示范家庭200户,先后培育了坚木克尔街道、通钦街道通钦街社区、合作市第四小学、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目前,全市已达标并命名挂牌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市直机关单位42个,达标率为71%;乡(街道)8个,达标率为80%;村(社区)38个,达标率为80.8%;企业7个,达标率为80%;市直学校12所,达标率为92.3%;寺院13座,达标率76.4%;驻地军警部队2个,达标率为100%。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水平。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