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奋斗来的幸福最甜蜜——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新春见闻
发布时间:2018-02-24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题:奋斗来的幸福最甜蜜——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新春见闻

春节来临,正是各地群众盘点一年收获,红红火火欢庆农历新年的时刻。记者近日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多地走访,处处感受到人们在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团结一致求发展、依靠奋斗获幸福的满满信心。

大地迎来新春,孕育着新的希望。

生活之美,从家乡之变开始

大年初二,内蒙古自治区贡宝拉格草原,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蒙古族牧民琪琪格手捧哈达,迎接客人。屋里热气腾腾的暖气,瞬间驱散客人们身上的寒气。

“全家住进温暖的房子、牛羊搬进暖和的棚圈、出门拜年有了汽车,这些都几乎让我忘掉春节的冷,只记住春节的喜庆了。”65岁的琪琪格说。

琪琪格一家6口生活在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吉林乌苏嘎查,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枯黄草原上,琪琪格家贴着大红蒙古文对联的白色砖瓦房格外显眼。

经历过住蒙古包、土房年代的琪琪格,受尽了屋外刮大风、屋内刮小风的烦扰。两年前,在国家危房改造项目的资助下,琪琪格建起了新房,安装了暖气。“一年中最长、最难熬的冬季,现在变得太舒服了。”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龙州县,近年来当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越来越多边民过上了红火日子。

“我们村变化很大,水、电、路都通了,连厕所都可以与县城相比了。”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村民农少杰高兴地说。

近年来,双蒙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目前,该村通行政村、自然屯的道路硬化率、农户通电率、安全饮水普及率等均达到100%。村里有了农家书屋、群众活动广场、文化宣传栏,有的屯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石榴籽越抱越紧,致富路上不掉队

新春的暖阳,温暖着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库木库都克村村民阿依提拉·依地热斯的百花园。

“这几天天热不少花都开了,预定的电话也多了起来。”阿依提拉·依地热斯的百花园就是家中的花卉大棚。虽是初春,但大棚内生机盎然,不少客户已开始预订花卉。“花卖得越好,证明大家生活也越好。我每年可以收入4万多元,现在的生活比花儿还美。”

近年来,依靠着自己的百花园,阿依提拉·依地热斯不仅远离了贫困,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不少村民也在家中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等项目,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自己脱贫致富的“增收园”。目前,库木库都克村16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同利村,村民大部分是2012年从宁夏中南部山区搬迁而来的。“搬迁前,我们祖祖辈辈都‘靠天吃饭’,灌溉、吃水全靠那点雨水,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同利村村民白蓉说。

搬迁到同利村后,村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为了加速大伙脱贫致富的步伐,利通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厂房直接建在村里,还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让不少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在同利村的宁夏百益同利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数十名女工正在赶制一批裤子。“这是一笔外贸订单,裤子做出来,要卖到国外去。”车间负责人马晓红说,“我们车间现有的80多名工人全部是周边村民,人均月工资能达到2000元左右。”

同利村村民杨登兰是村里的低保户,由于业绩突出,近期升职为车间生产一区班长。“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我想进城打工也脱不开身。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杨登兰说。

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在村里建了生产车间,随着后续生产线陆续投产,更多村民将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此外,政府还通过扶持牧场和养殖合作社、提供贴息贷款等措施帮助村民发展养殖,预计到今年底,全村剩余的1074名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不等不靠,奋斗的幸福最甜蜜

农历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陕北革命老区采访。在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60岁的村民姬世文正在炸着金黄的陕北年糕,他还和家人买了30多斤肉,准备炸丸子、包饺子,迎接亲戚邻居串门。

姬世文一家如今的富足,离不开田间地头的多项“产业”。“去年地里的西瓜和土豆赚了2万多块钱。今年十来亩山地苹果就要挂果了,肯定还能挣不少。”姬世文说。

在姬世文家隔壁,去年刚脱贫的贺海荣还在忙碌。“还没顾上准备年货,今年过年要在大棚里忙了。”贺海荣和父亲、弟弟一家共同拥有两座大棚,种的青辣椒已长出了一些。“明年这辣椒能长得很高,整个棚里的能卖上6万块钱都不止。”

二八甲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世林说,村里制定了山地苹果、沟道养殖、粉条加工多渠道产业发展思路,让每户人家都有多个产业,再也不愁收入来源。

大年初二,在西南边陲,云南省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里锣鼓喧天、歌声震耳。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在为次日的演出进行紧张的排练。

老达保村是一个拉祜族村寨,拉祜族群众能歌善舞,村里一多半人都会弹吉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吉他小寨。

可就在几年前,因为交通闭塞、生产落后,村民的生活还十分艰苦。2013年老达保村开始探索文化旅游扶贫之路,修建了演艺广场,村民们开始自发编排《快乐拉祜》实景原生态歌舞。

从刚开始零星的游客,到如今节日演出场场爆满,老达保村的实景演出已累计达400余场。老达保村的村民李娜倮说:“村里人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节目,排练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虽然很累,但很幸福。”


       来源:新华社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