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时政解读
一条铁路、一片土地、一颗卫星——在老挝感受“一带一路”建设早期成果
发布时间:2016-09-07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当老挝的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遇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共同发展的命运便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日益密切的中老经贸往来带动了老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也为中国加强与老挝和东盟的关系创造了新机遇。
      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访了中老铁路施工现场、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地面站等中老合作重大项目现场,实地感受这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为老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

一条铁路
      老挝是东盟内唯一的内陆国,多山缺路是老挝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而作为泛亚铁路一部分的中老铁路,肩负着把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战略使命。中老铁路将贯穿老挝,把老挝首都万象和北部的中老边境与南部的泰国相连接,同时还将连接中南半岛其他国家铁路网,从而让老挝的丰富自然资源走向世界,让老挝与世界相联。
      在中老铁路奠基现场,刻着“中国-老挝磨丁至万象铁路工程奠基”金色大字的巨大奠基碑在一块足球场大的施工场地上格外显眼。建成通车后,从中老边境到万象的时间将从乘汽车16小时缩短为坐火车3小时。
      中老合作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赛萨纳·西提蓬告诉记者,中老铁路的建成将为老挝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及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将最先受益。此外,由于铁路贯通能极大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工业和农业等许多产业也将得到发展。
      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最近发布的报告认为,中老铁路将帮助老挝实现与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间的对外合作和联通战略,同时成为老挝吸引外国投资、现代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老挝《万象时报》也认为,中老铁路的建设将成为老挝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中老铁路的建设也无疑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东盟地区经济向更有活力、可持续和高度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强化东盟互联互通以及缩小各国发展差距。

一片土地
      在万象市内,中老合作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园区内路网发达,水、电、通讯和网络等基础配套设备也已完备,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已经正式营业的8家企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700多个就业机会,还为老挝带来了先进的企业和开发区运营管理理念。
      2010年6月,中老双方签署了开发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谅解备忘录。现在,该项目已列入“一带一路”框架下优先推进的项目之一。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良好前景,开发区今年已向老挝政府提出申请,要将合作年限由70年延长至99年。
      赛色塔开发区运营方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虎说,赛色塔开发区计划分三期建设。建成后有望吸引约150家企业,每年产值可达6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万多个就业机会,每年向万象市和老挝政府提供3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刘虎告诉记者,所有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必须按照园区规划和老挝有关法律进行环境评估。同时园区还将建设污水处理厂,努力将赛色塔开发区建成绿色园区。
      今年4月,时任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在视察赛色塔开发区时表示,赛色塔项目将成为老中联系与合作的一个典范。他表示,中国作为老挝的最大投资国,为老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颗卫星
      中国为老挝带去的不仅是传统的基础设施,更帮助老挝在高科技领域有所建树。2015年11月,中国和老挝合作,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老挝一号卫星。今年3月,卫星完成在轨交付,中老合资的老挝亚太卫星有限公司同时成立,负责卫星的商业运营。这是中国首个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的商业卫星。
      湄公河畔,四台巨大的通讯天线已经通过这颗卫星为老挝以及整个中南半岛提供通讯和卫星电视服务。
      “老挝是一个小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一颗自己的卫星对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振奋的事情。这是史无前例的。”亚太卫星有限公司董事长、前老挝邮政、电信和信息部长亨·蓬马占如是说。
      亨·蓬马占告诉记者,卫星将是老挝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大众传媒技术上的应用。卫星也可以让偏远山区人民“通过先进的技术获得对世界的新认识,拥有新的生活方式”。
      亚太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咏冰希望老挝一号卫星能够为增进中老以及中国东盟双边文化和人文交流开创一条“天路”。他表示,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不应局限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还要做到文化上的互联互通和民心之间的互联互通。
       今年是中国和老挝建交55周年。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出席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会见老挝总理通伦时表示,中方愿同老方站在建交55周年的新起点上,进一步丰富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电力、能源等领域打造示范项目,取得新的合作成果。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