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时政解读
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 转型升级中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6-08-11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坚定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提出的“一大目标”高高树起来、“五大任务”全面落到位,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勇敢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十三五”开局之年,安徽站上新的发展平台,实干兴皖、创新创业热潮澎湃。回眸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运行保持在预期区间,经济结构调整提速,动能转化步伐加快。
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聚焦下半年,全省按照“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统筹兼顾,突出关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在转型升级中弯道超车,在改革创新中脱颖而出。

稳定经济运行
——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抓好落实、跟踪问效,强化要素保障
      在肯定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等因素依然较多,全省经济运行继续承受下行压力,稳定经济运行任务十分艰巨。
      实体兴则经济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稳定实体经济。 “要狠抓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抓好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落实,大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扎实做好‘三煤一钢’脱困发展各项工作,巩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 ”8月5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2条……我省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联系帮扶、降本增效、要素保障等政策措施,真金白银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 “对省里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要持续跟踪、抓好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情况来看,全省工业经济出现了逐步向好的迹象,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电子信息行业明显回升,光伏及新能源行业增势强劲,传统产业逐渐趋稳,各项政策效应叠加,有利因素正在增多。 “要精准帮扶,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建立精准帮扶企业机制,推行调研企业清单卡片制度,省市县经信部门三级联动加强政策宣贯、事务协调等。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
      资金是企业成长的血液。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管道,仍然存在不畅通的问题。如何畅通传导渠道,让金融“活水”更好灌溉实体经济之树? “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创新力度,深化金融改革,着力疏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管道。积极扩大信贷投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有效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 ”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推动更多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同时,要创新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扩大“4321”政银担业务规模,推动省级分行制定“税融通”业务细则。
      进一步减税清费,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近年来,我省出台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企业发展环境不断趋好。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对各种负担和经营困难的主观感受仍然客观存在。 “全面落实降税清费政策,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及时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分类指导各市进一步下调社会保险费率,切实降低企业人工、财务、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费用。”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拓展增长空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转促”十大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新常态下,经济上升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全省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能否实现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动能转换至为关键。
      培育新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务之急。上半年全省经济实现8.6%的增长,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增速自去年以来稳定运行在8.6%至8.7%的区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就是大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发展新体制。
      “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实施意见,尽快出台煤炭去产能、钢铁去产能、加快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实施意见,以及‘三煤一钢’企业脱困发展实施办法。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打赢这场硬仗,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是制胜之法。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坚持“去扶并举”,通过主动压减、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精准施策、分类指导马钢、益友金属、华和钢构等重点企业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目标任务,力争2018年底全面完成压减粗钢产能506万吨的目标任务。 ”
      培育新动能,必须培育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调转促”十大工程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最有力的抓手,必须紧抓不放、强力推进。上半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671.7亿元,同比增长15.7%。
      “除了组织召开全省调转促十大重点工程现场推进会外,还要按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加快形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思路,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和‘三重一创’实施意见。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新动能,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今年6月,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我省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是中央对安徽创新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新形势下我省加强改革创新的重大机遇。
      下好创新“先手棋”、多做一些领跑性事情,安徽必须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要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质量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体制、培育创新产业上领跑。”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推进,落实“四督四保”制度,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拎住“衣领子”,牵住“牛鼻子”。
      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因素,投资仍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 ”省政府参事孙自铎认为,现在的投入结构,就是未来的产出结构。把稳增长的关键落在扩大有效投入上,能够把稳定经济增长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有效地结合起来。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以投资促结构优化,以投资保证提质增效,重点项目是投资拉动的“主力军”。上半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375个,完成投资5908.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5%。其中,续建项目2770个,新开工项目1605个。京东方整机制造生产线、立讯电子FPC和通讯电子、华强五期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围绕国家投资导向与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发改委会同各地各部门认真编制重点项目计划。其中,2016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4796个,年度计划投资10098.7亿元;省储备项目计划安排5亿元以上项目2220个;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纳入12个行业113个重大项目。”省发改委重点办负责同志介绍,将按照“四督四保”制度要求,强化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实行按月调度、网上调度、入库调度和清单调度。 “围绕保开工促竣工开展专项调度行动,确保引江济淮、安九高铁、江巷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
      保持有效投资力度,需要围绕有效供给、有效需求,抓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涵养后劲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不可或缺。 “要认真梳理‘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动态调整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力争更多项目及早开工建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其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欣欣向荣的重要支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投融资机制的重要创新。各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广PPP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PPP项目库建设积极推进,入库项目581个,估算投资3750亿元。其中列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的265个,总投资2743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居全国前列。
      有效投资的实现,离不开投融资机制的创新。“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进PPP项目建设,拉动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激发市场活力
——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改革开放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今年以来,简政放权大刀阔斧,国企改革全面提速,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条不紊,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时期,改革的任务越来越重,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发展对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把握方向,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啃的是硬骨头,打的是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落脚点就是要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践证明,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多大,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 “要持续简政放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清单制度。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
      改革,对于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其作用立竿见影。随着“放管服”、商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实,全省“双创”氛围日趋浓厚,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8.9万户,增长39.8%。 “要继续巩固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试点推进全程电子化、简易注销等改革,释放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必须要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有力有序有效加以推进。 “聚焦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解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出新经验、改出新局面,尽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7月26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
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当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首批20个试点县(区)颁证、归档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省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将深入实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攻坚年活动,确保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完成80个村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减税效应从6月起开始显现,受其影响,全年预计减少税收150亿元左右。 “积极应对营改增试点等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按照相机把控的要求,加强运行预测,强化会商研判,确保财政有收入有质量、可持续。”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 “要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务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合作。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与沿江沿海口岸合作,共同实施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四通工程’,合力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发展。”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大平台’‘六大体系’建设,完善‘单一窗口’平台,力争年内实现进出口额5亿美元。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着力强化对外投资合作,推动海螺水泥、奇瑞汽车、丰原集团等企业依托产业链牵头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

保障改善民生
——突出抓好灾后生产恢复、脱贫攻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要狠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创业就业帮扶力度,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8月5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省多地连遭强降雨袭击,全省多地河流超警戒水位,合肥、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十多市不同程度受灾。 “要抓紧编制灾后水利建设规划和相关专项实施方案,加快水毁工程修复,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排涝设施、湖泊防洪综合治理等设施建设。”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守住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必须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推进资金保障多元化、过程管控常态化、建后管养长效化、结果考核精准化。”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有关专家说,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号准主脉,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纾解民生痛点和难点,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严格落实贫困县脱贫攻坚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0万以上。大力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推动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老区倾斜。扎实推进2.8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出台具体操作规范。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要更加突出精准导向,狠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确保取得实效。”省社科院相关专家说,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当前,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困难凸显。 “下半年将着力抓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对分流安置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推进职工安置政策精准落地。推进就业脱贫,组织贫困劳动者摸底调查,分解下达40万人就业脱贫目标任务。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继续推进“四进四扶”专项行动,让高校毕业生获得更为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像落实发展任务一样落实民生工作,努力推动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