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政策
扶真贫 拔穷根 重长效
发布时间:2016-10-13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深秋时节,赣南老区瑞金的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组,成片的大棚里,蔬菜鲜嫩青葱、丰收在望。低保户华水林喜不自胜:“多亏政府精准帮扶,靠这8亩蔬菜,我们全家住进新房,脱了贫困帽。”
      像华水林一样,华屋已有70户居民搬出破旧土坯房,住进美观整齐的新楼,家家户户发展大棚蔬菜、油茶、蜂蜜等产业,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华屋之变,折射赣南之变。《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抢抓机遇,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减贫进程不断加速。“十二五”期间,该市累计脱贫140多万人,贫困人口减少三分之二,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9.3%。

精准识别扶真贫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赣州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一套精准识别的做法在实践中产生:采取收入倒排、群众评议等方式,逐村逐户识别出贫困对象,再经过村民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审核、公示公告等阳光复核认定程序,确定扶贫对象,及时建档立卡。
      “经过层层把关,有效解决了扶贫对象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黄建平说。
      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的贫困户周梅英,是精准识别的受益对象之一。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拉扯3个未成年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被确定为扶贫对象后,她被政府安排到村里的蔬菜基地干活,每月能领到1500元工资,加上承包管理6个大棚的分红,一年下来,有两万多元收入。
      赣州市还开发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扶贫APP手机平台,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平台。“有了信息系统平台,我们下到村里,只要掏出手机上网一查,就能全面了解贫困户接受帮扶的情况,工作起来既方便又快捷。”驻信丰县万隆乡的扶贫干部王清龙说。

精准施策拔穷根
      高凭兰是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的贫困户。50岁的她身有残疾,全家主要靠丈夫常年当搬运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驻村扶贫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为其量身定做了脱贫计划,并争取到3000元产业补贴,扶持她家扩大芋头种植规模,发展鸡鸭养殖。“今年我家种了3亩芋头,光这块收入就有1万多元,加上新养的近百只土鸡,这两项一年收入可超过1.5万元。”高凭兰说。
      产业帮扶,契合赣南农村特点,群众易于接受。赣州市按照“一村一品”布局,发展技术成熟、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并为贫困户提供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农资配送、市场信息及产品营销等全过程服务。目前,该市已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761个,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园)26个。其中,通过发展脐橙产业,带动70余万人脱贫致富;全市累计约3万户、13.5万名贫困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人均每年增收800多元。
      为让贫困户掌握更多的脱贫技能,赣州市还以多种形式,免费开展农村适用技能培训指导。南康区成立的农民学院对农民进行免费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每年约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龙南县在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建立“大嫂车间”,免费为留守妇女提供技能培训,让农村贫困人口“足不出村”实现就业增收。

精准发力重长效
      “原先我家住在边远山区,就医就学非常不便。现在进城了,妻子在工厂上班,小孩在县城上学,自己搞装修工程,全家年收入超过5万元。”从深山里搬到于都县城居住的袁石原说。
      搬迁扶贫,是实现长远脱贫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赣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三年完成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赣州作出“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部署,计划今明两年分别脱贫25万人,剩余20.24万人2018年全部脱贫;932个贫困村计划今年退出107个,明年退出252个,剩余573个2018年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计划明年6个摘帽,剩余5个2018年全部摘帽。
      精准攻坚,更重长效。赣州市在江西首创“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设立“金穗扶贫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帮助贫困户兴产业、活经济。今年上半年,该市新增各类扶贫贷款125.89亿元,共有12.55万个贫困户受惠。
      “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突出打好主攻工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战略决策,压实责任,排难向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

  
中国民贸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贸微博
COPYRIGHT © 1986-2016  BY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左安门内大街20号 邮编:10003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33号